- 首頁
- 內政及國土
參考庫存 = 2
(以訂單與來款優先順序出貨,商品將視實際庫存狀況出貨)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
- 編/著/譯者 /
楊小青, 簡汎傑 ,戴怡安, 鄭靜琪
- 出版機關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出版日期 /
2023-06
- 主題分類 /
內政及國土
- 施政分類 /
環境資源
- ISBN /
9789865328214
- GPN /
1011200421
- 頁數/張數/片數 /
44
- 裝訂 /
精裝
- 定價 / NT$
580
-
8
折優惠價 / NT$
464 (優惠期限至2025/08/31)
簡介
臺南海岸平原的特殊地質條件,是全臺灣唯一能連續保存不同時期史前文化遺跡的地方。從5000 年前,第一批移民引進初級農業及內容豐富的海洋文化,直到3300 年前,臺灣西南部海岸平原普遍發展的黑陶文化,再到1800年前,臺灣西南部史前時期的最後一個階段,開始使用外來的鐵器及玻璃器,這一連串的文化遺跡都因為臺南海岸平原具有下陷的地質環境而留存。
目次
序:從臺南翻開臺灣史的第一頁 4
島嶼初生:兩個板塊的碰撞,形成臺灣島 6
1. 27000至18000年前
末次冰盛期,臺灣與亞洲大陸相連 8
氣候乾冷,海平面比今日低120公尺 10
2. 18000至5000年前
氣候回暖,海水淹沒了臺南的平原 12
海平面上升,海岸線靠近新化丘陵 14
3. 5000至3300年前
海面不再上升,新生平原初現人跡 16
臺南海岸平原的第一批居民 18
4. 3300至1800年前
曾文溪經常改道,人們順應自然 20
氾濫平原求生記 22
5. 1800至500年前
陸地擴大,人們使用鐵工具入山拓墾 24
豐富多元的陸地生活 26
6. 500至300年前
進入東亞貿易圈 28
臺南平原物產豐饒,大員港成為東亞貿易樞紐 30
7. 300年至80年前
現代化基礎建設,擴大產業規模 32
漢人的開墾大幅改變土地利用方式 34
8. 80年前至今
全球化浪潮,推動工商快速發展 36
經濟起飛與環境保護 38
9. 未來的臺南 40
漂浮城市,未來居住新想像 42
附錄:專有名詞檢索 43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