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相關搜尋結果 共 18 筆
作者:陳苑禎、沈裕昌、高如萱;譯者:張至維、金振寧、韓伯龍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02/01
膠彩畫是臺灣美術史發展中意義獨特值得探究的一章,亦是本館長期關注及典藏的方向,2000年舉辦「東亞油畫的誕生與開展」及「臺灣東洋畫探源」兩個展覽,聚焦日治時期美術發展的兩大方向及其對臺灣美術發展的影響...
陳建宏、李雅榮、邱逢琛、廖建明、歐善惠、陳瑞德、蘇嘉宏、蔡季廷、張愷致、張至維、邵廣昭、陳... 國家海洋研究院2023/11/01
今年(2023)年六月舉辦「國家海洋人才培育論壇」綜整「船舶建造/維修」、「海洋能源/工程」、「海洋/海岸治理」、「海洋生態/生技」、「海洋資訊/監測」、「海洋科普/素養」六大重點海洋產業領域專家學者...
王俊傑,孫松榮/陳盈瑛/張至維,謝樹寬,石雄皓,金振寧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10/01
本書為「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出版。展覽由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策劃,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一一重構:楊德昌」歷時超過三年研究,從巨量的...
周立進, 劉少倫作; 張至維主編 國家海洋研究院2022/06/01
本書《南沙太平島大型藻類圖鑑》收錄自110 至111 年度國家海洋研究院研究人員與東海大學研究團隊於南沙太平島所調查的80 種大型藻類,希冀國人能透過本書一同探訪南疆沃海神秘莫測的大型藻類世界。近年藻...
王凱霆、羅文增撰文 ; 張至維主編 國家海洋研究院2022/05/01
浮游動物的組成非常廣泛,包含有孔蟲、放射蟲等單細胞生物,到大型的水母、仔稚魚及蟹類幼生等,物種鑑定上極具挑戰性。 本書《浮游動物–顯微鏡下的小宇宙》,主要以圖鑑的形式,介紹人眼無法輕易看見、須透過顯...
王劭頤,李政璋,劉銘欽,姜海,張至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13/08/01
【臺灣第一本透名染色魚圖鑑】 生物體的內部構造總是給與人神秘的感覺。一般社會上普遍利用X光來來觀察生物體內部的樣子。然而此方式只能夠呈現生物鈣化...
編/臺北市立美術館, 著/倫敦設計博物館, 譯者/沈怡寧, 張至維, 藝譯翻譯有限公司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1/08/01
「倫敦超當代設計展」為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策畫的巡迴展,以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作為展覽脈絡,由十五位倫敦當代創意名家與未來之星的作品,架構出本展的核心。設計師們從回饋的角度出發,為這個使他們揚名立萬...
張至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11/07/01
結合深厚?實的學理基礎與高瞻務實的推廣應用,融合廣博艱深的學術研究與通俗淺顯的科普教育,「鱟的史詩-臺灣三棘鱟保育特展」專刊,以超過五萬字的文句與近二百張寫實精確的圖照,涵蓋鱟的習俗文化、形態特徵、生...
"柯風溪","張至維","段文宏","林嘉瑋","郭富雯"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10/08/01
無人水下遙控載具(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簡稱ROV),是指載具內無須乘坐駕駛員操控機器,而是利用一條電纜或光纜與水面上施放載具的工作母船連結,透過船上人員的人機介面操作以...
"姜海","朱永淳","王劭頤","張至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10/07/01
「海洋X檔案」是海生館嚐試將科學與美學結合的一個特展。以往的X光攝影常用在海洋生物的研究上,包括如海洋生物的分類、成長監測、耳石的定位和珊瑚的年齡測定等。這些科學資料在經過巧手轉化,將原本冷冰冰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