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文化藝術
參考庫存 = 0
(政府出版品因受限於採購程序,平均補貨作業時間約 2~3 週)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崑曲新美學-臺大新百家學堂講座4 (20DVD+1手冊)【家用版】
- 編/著/譯者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機關 /
國立臺灣大學
- 出版日期 /
2013-05
- 主題分類 /
文化藝術
- 施政分類 /
視覺與表演藝術
- ISBN /
9899000002722
- GPN /
4510200796
- 頁數/張數/片數 /
20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4000
-
9
折優惠價 / NT$
3600
簡介
臺大文學院特聘講座白先勇教授,為了進一步淬鍊崑曲藝術的風華,影響崑曲在當今世界的接受、欣賞與創作,特地親自擔任「臺大白先勇文學講座」,在臺大開設「崑曲新美學」課程,擔任主講並主持與談,邀請曾經參與《青春版牡丹亭》與《新版玉簪記》製作的團隊成員現身說法,並與相關的學者專家,共同研討能使崑曲發揚光大之創新的美學途徑。
課程的內容,除了白先勇的總論,主要包括:
一、崑曲傳統與文本方面:王安祈與華瑋從崑曲的歷史談起,初步介紹崑曲的興起與流變,以及湯顯祖的創作《牡丹亭》。接著,張淑香、白先勇則從「文學性」討論崑曲與文學的關係,並分享青春版《牡丹亭》與新版《玉簪記》的劇本創作。
二、崑曲表演藝術方面:京崑作曲家周雪華從崑曲的音樂與唱腔帶領我們了解崑曲的音樂世界;吳素君則以青春版《牡丹亭》中花神的舞蹈為例,說明崑曲與舞蹈的關係。另外,邀請到蔡正仁、岳美緹兩位崑曲大師,親自示範小生的表演藝術並講述崑曲表演藝術的精義。
三、崑曲傳統如何結合當代視覺美學?王童、曾詠霓分享兩齣新編崑曲的服裝製作過程;王孟超、許培鴻分別由舞台設計與影像製作兩方面來講述傳統崑曲如何運用當代技術的再創作;柯慶明、王童則就兩齣戲中大量運用的臺灣書法名家董陽孜的創作,討論書法、崑曲及崑曲舞台的關係。此外,還有導演翁國生分享兩齣戲劇的創作過程;辛意雲、奚淞探討崑曲製作中蘊涵的文化精神與相關的生命體認;曾永義、洪惟助則由推廣的經歷,論述對崑曲未來的展望。
本課程共計十七講,分別探討了崑曲相關所有可能的美學問題,使人不僅能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當今瞭解崑曲藝術,認識其創新發展之可能的絕佳途徑。在課程進行中原亦安排有三場示範演出,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慨然同意以贈送的方式,將其錄影作為附錄,因而使本系列的觀閱者亦能盡窺該課全貌,深入的體會崑曲不僅為「案頭」之曲;更是「場上」之劇,美輪美煥的無限風姿。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