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文化藝術
參考庫存 = 0
(政府出版品因受限於採購程序,平均補貨作業時間約 2~3 週)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繪畫裏的神鬼傳奇
- 編/著/譯者 /
童文娥
- 出版機關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出版日期 /
2022-09
- 主題分類 /
文化藝術
- 施政分類 /
典藏與展覽
- ISBN /
9789575628567
- GPN /
1011101177
- 頁數/張數/片數 /
160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450
-
9
折優惠價 / NT$
405
簡介
前言
鬼,在人們的心中總是神秘的,有禁忌的;鬼,也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每個民族都會在歷史更迭中自然而然地塑造出屬於自己的鬼神傳說。「鬼」這個字最早見於殷商的甲骨文,東漢許慎(約58 ~ 147)的《說文解字》解釋為「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也就是說,鬼是人死後變成的。在古人的想像中,鬼的形象跟人近似,不同的是鬼有一個大而恐怖的腦袋。「厶」讀如「私」,有不正當、邪心或秘密的意思,暗示鬼心懷邪惡想法,躲在陰暗的角落中害人,祂們是陰暗沉鬱的。
鬼存在於虛構的世界中,其形象是基於人對生命消逝的迷惘與恐懼、對人世的不捨與眷戀,以及對死後世界的未知而成形。因為恐懼與未知,老一輩的長者才會在農曆七月半依循傳統習俗及禁忌祭拜好兄弟們,農曆七月也成了東方的鬼節;而作為西洋鬼節的萬聖節,原本也是惡鬼、鬼魂出沒人間的日子。為了趕跑邪惡的鬼魂,人們戴上各式面具行走於街道,演變至今卻成為兒童扮鬼的節日。不同情境下的鬼節氣氛,也讓鬼似乎有了各式面貌。
正因為鬼魅無形,沒有人知道鬼的樣子,反而成為容易掌握的題材,畫家因此可以盡情發揮創意,千奇百怪的想法似乎都可以實踐一番。鬼怪題材又遍佈在宗教、神話、文學、藝術,甚至電影、動漫等各層面中,有些是抒情感懷,更多的是勸誡教化,或者諷刺時政,素材繁多,內容豐富。因此,畫家筆下的鬼怪,千奇百怪,更與宗教、神話及文學典故結合,造就精彩紛呈的神鬼畫作。
目次
目次 Contents
003 院長序
006 前言
010 無邊神力鎮惡邪
012 神明繞境・四方太平
馬麟〈三官出巡圖〉
042 鬼看了也會抖
無款〈豐綏先兆圖〉
華喦〈午日鍾馗〉
王振鵬〈鍾馗送嫁〉
060 生死隔絕不了的情愛
062 正因殊途更淒美
衛九鼎〈洛神圖〉
顧愷之〈洛神圖〉
080 母愛不變.惡鬼渡化
朱芾〈揭缽圖〉
仇英〈揭鉢圖〉
112 畫的到底是人?還是鬼?
114 心神不定招致「鬼」
黃應諶〈畫祛倦鬼文山水〉
126 鬼怪也能有大助益
緙絲〈御題周文矩大禹治水圖〉
142 鬼影幢幢投射現實
溥儒〈鬼趣圖〉
156 結語
158 延伸學習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