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文化藝術
參考庫存 = 0
(政府出版品因受限於採購程序,平均補貨作業時間約 2~3 週)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黑釉茶盞裏的微光
- 編/著/譯者 /
王亮鈞
- 出版機關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出版日期 /
2022-11
- 主題分類 /
文化藝術
- 施政分類 /
典藏與展覽
- ISBN /
9789575628604
- GPN /
1011101577
- 頁數/張數/片數 /
148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450
-
9
折優惠價 / NT$
405
簡介
前言
我喜歡茶碗,日本人用來喝抹茶的茶碗。當它盛有茶湯、用雙手捧著時,給人一種沉穩與踏實感。溫熱的茶湯透過碗身緩緩傳來,使人感到安心。這份傳遞至手心的溫暖,或者更精確地說,將磨成粉末的茶置於碗內,以熱水沖點的飲茶方式,可追溯到距今約一千年前的宋代(960 ~ 1279), 一個追求雅致生活的朝代。
對於宋代人而言,茶是日常生活裡不可或缺的美好事物。用來盛裝茶湯、與唇相觸的茶碗,也就是宋代人口中的「茶盞」,成為人們相當熟悉的器皿。有人可能會問,什麼是「盞」呢?它並沒有限定的造型,大抵呈上寬下窄的姿態,往往會讓人想到漏斗或倒置的斗笠。本書收錄的黑釉作品,儘管形制不一,但宋代人習慣以「盞」來稱呼,偶爾也稱「盌」或「甌」。茶盞的造型單純、成形簡單,也正因如此更加考驗陶工的功力。如何透過轆轤的旋轉、手勢的掌握,乃至修坯等技術,製作出擁有美麗曲線的作品。為了增添茶盞的實用性及美觀,陶工會在器表施罩一層薄薄的釉藥,使其燒製後能變得堅硬、不透水,並形成帶有顏色及光澤的釉面。人們可以一邊喝茶,一邊欣賞茶盞的釉色。
釉色,是指包覆在陶瓷器表的玻璃質層,所顯現的顏色。它的色調,體現著作品的特色與個性,提供觀者視覺上的享受。說到宋代陶瓷的釉色,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大概是散發著樸素靜謐的氣息,汝窯青瓷的天青色吧。但你可曾想過,宋代人在選用茶盞的時候,天青色並非首選,也不是淡雅的綠色與白色,反倒是暗沉基調的黑色呢?這本書想介紹的,是宋代的飲茶文化如何改寫歷史,催生黑釉茶盞的流行,甚至掀起南北窯場競相燒造的浪潮。除此之外,將藉由十件從清宮遞嬗而來、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黑釉茶盞,說明黑釉的魅力在於看似一成不變,卻能隨著不同窯場的胎土原料、釉藥配方、裝飾方式,乃至盞型搭配,幻化出各自獨有的風景。
本書收錄的黑釉茶盞,大多展示於本院的陳列櫃中,即便只是隔著玻璃眺望,其優美的釉色與造型,已足夠使人駐足、停留。當我們進一步觀察,不僅可以發現古人留下的使用痕跡,還可以感受到一份安穩與沉靜。雖然,這份沉靜難以用言語描述,但是形制的差異、釉色的變化,乃至紋飾的妝點等,著實都影響著茶盞的氣質與神情。以下,將從這些看似微小不起眼的地方,帶領各位如何透過自己的雙眼,欣賞黑釉茶盞迷人之處,及其於龐大的陶瓷史中,所散發的優雅微光。
目次
目次 Contents
02前言
10映襯茶湯最佳的釉色—黑釉
30裹著細密如絲的兔毛—南宋 建窯 〈兔毫盞〉
48彷彿看到星空—北宋至金 當陽峪窯 〈鷓鴣斑盞〉
62當星點灑落時—北宋至金 定窯 〈鷓鴣斑盞〉
82一切顏色的盡頭—北宋至金 定窯 〈無紋盞〉
94遺留在碗中的葉子—南宋 吉州窯 〈木葉貼花盞〉
142結語—一碗一世界
144延伸閱讀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