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相關搜尋結果 共 30 筆
朱貽安研究主編.主筆; 余思穎專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12/01
家族記憶與鄉愁貫穿了陳順築(1963-2014)一生的創作核心。他將家族的老照片重新編排、放置於古董木箱中,或是將之轉印於磁磚上,讓過往的記憶與當下的存在產生迷離的輝映,使得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在此不斷疊...
鍾宜杰研究主編.主筆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12/01
資深媒體記者潘小俠(1954-2023),於從業初期便透過攝影積極展現他對臺灣政治、歷史、人文與土地的關懷與實踐。潘小俠創作題材觸角極廣,曾深入當年治安不佳的艋舺一帶,走入茶室近身拍攝萬華夜生活的樣貌...
姜麗華研究主編.主筆; 呂筱渝專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12/01
被譽為「臺灣攝影獨行俠」的黃則修(1930-2014),亦為專題攝影的先驅。他以細膩敏銳的觀察,對龍山寺進行長達十年的寫實攝影,賦予美學視角的人文意涵,呈現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的美好情誼,表達傳統社會裡...
王雅倫研究主編.主筆; 林宏璋專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02/01
自一九九〇年初以來,侯淑姿致力追求性別平權,有系統地在創作中推動女性主義意識,爭取女性應有權益及視覺政治的平等地位,成為臺灣女性主義藝術之先鋒。她的作品不僅關注兩性平權,也拓及邊緣女性、外籍配偶乃至眷...
關琇惠研究主編.主筆; 廖玉琦專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02/01
透過攝影鏡頭,黃永松將六〇年代萌發的反抗與創新精神、七〇年代民間文化與習俗的關懷、八〇年代古蹟救援運動的熱忱,乃至當代生活與技術的批判精神,堅定地延續至今,熱情不減。《ECHO》的影像內涵與《漢聲》的...
胡詔凱研究主編.主筆; 姜麗華專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02/01
莊明景的鏡頭書寫,涵蓋木之紋理、草之溫潤、石之毓秀、岩之嵯峨、雪之白皙,呈現小自然花卉、大自然日月山川背後的本質天性。憑著預視、平等看待、掌握元素特質的觀察能力,他以渾然天成的構圖眼練就出一系列又一系...
姜麗華,呂筱渝,馬國安撰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12/01
投入新聞攝影多年,何經泰「都市底層」、「白色檔案」、「工殤顯影」三部曲,以具備高度張力的肖像為主體,投射其深刻的社會意識,影像訴說受到忽視的政治迫害記憶以及底層哀歌。晚近更以顯影技術的別樣嘗試,記錄行...
關秀惠,郭懿萱,馬國安撰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12/01
長期關注家鄉臺南的地方景物,張武俊投入數十年光陰,以鏡頭發掘日常的地物風貌之美。臺灣南方的惡地、竹林、古厝、花木,甚至沙丘、峽谷、魚塭等影像,經攝影家之眼,透顯特殊情境與氤氳色調。做為月世界的拍攝前驅...
梁秋虹,藍祖蔚,馬國安撰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12/01
擅長以文字說故事,雷驤穿梭於文學、繪畫、紀錄片等各種創作形式,也透過影像訴說個人、家族記憶與時代歷史。他的肖像作品展演了藝文界的交遊,工作檔案再現電視節目的幕後風景,多幅影像並陳的再創作,以圖文共構、...
孫曉彤,孫維瑄撰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11/01
專書以「專文論述」、「精選作品」、「口述訪談」、「傳記式年表」四個單元,呈現臺灣攝影家莊靈、關曉榮、游本寬的生平與攝影經歷,分析其攝影作品的藝術精神與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