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文化藝術
參考庫存 = 0
(政府出版品因受限於採購程序,平均補貨作業時間約 2~3 週)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排灣族擬人化的命名土地制度:三個遺址地名的田野調查與文化詮釋
- 編/著/譯者 /
童春發
- 出版機關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出版日期 /
2011-09
- 主題分類 /
文化藝術
- 施政分類 /
土地利用管理
- ISBN /
9789860291292
- GPN /
1010002847
- 頁數/張數/片數 /
228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250
-
6
折優惠價 / NT$
150 (優惠期限至2025/02/28)
簡介
2000年起參與國立東華大學教學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從事教學與行政並之餘,獲得國科會支持進行研究排灣族擬人化的命名土地制度。這研究涉及三個舊遺址:Piyuma(平和)、Tavadran(達瓦蘭)與Padain Kiniveqacan (Padain 創生地)的田野與地名記錄。只因教育部借調服務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任館長之故,該項計畫於史前館服務其間完成語料分析。
從這個計畫的初步成果,我們學到排灣族如何與大自然環境互為成員的土地倫理觀念、擬人化命名土地與部落空的配置、擬人化命名土地與資源定位及指標。地名本身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自然資源的經營與管理,也是個人生命與部落集體經驗的記錄。部落地名編織了傳統知識的網路和以部落為中心,人為主體的知識體系。雖然這是非常艱辛的研究,可是對心田深處有土地情,又有感應部落文化生命的人,所代表的盡是意義。
目次
第壹章 導言 9
一、 「排灣族」名稱的由來 10
二、 排灣族傳統支群的分佈 10
三、 排灣族的分布與人口狀況 14
第貳章 文獻回顧 15
一、 排灣族研究 15
二、 臺灣地名研究 16
第參章 Piyuma的遺址地名 29
一、 新舊Piyuma(平和村)的田野調查成果(2005) 29
二、 Piyuma(舊平和)地名語料的分類及其性質 33
三、 小結 51
第肆章 Tavadjan (達瓦蘭/大社) 的田野調查成果(2006) 52
一、 地名語料 53
二、 語料類別 70
第伍章 Padain與Caljisi(高原與射鹿)的田野調查成果 89
一、 研究之背景及目的 89
二、 困境與解決方式 90
三、 議題的重要性及研究方法 90
四、 田野研究的成果與內容之分析 92
第陸章 比較Piyuma、Tavadran與Padain遺址地名語料 126
一、 比較地名語言與前綴的使用 126
二、 Piyuman、Tavadran與Padain生態認知與命名制度的舉例比較 136
三、 土地認同與命名制度的意象 140
第柒章 排灣族人的土地倫理概念 142
一、 擬人化命名土地的信念與排灣族宇宙概念 142
二、 土地命名與Kavulungan (北大武山)概念的關係 143
三、 擬人化命名土地與社會結構的關係 144
四、 土地倫理觀念 146
第捌章 外來土地政權的介入與影響 153
一、 荷蘭政府 153
二、 清政時期 153
三、 日治時期 154
四、 中華民國 155
五、 臺灣原住民族還我土地共同聲明 157
六、 選舉語言與實政的落差 158
第玖章 結論 160
一、 廣泛收集排灣族地名時,語言學的元素是關鍵 160
二、 擬人化命名土地是土地倫理與生態關懷的人文特徵 160
三、 擬人化命名土地制度的變化及其歷史意義 161
四、 整體概念與整合性研究的意義 161
五、 研究成果的實用意義 162
參考書目 164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