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教育文化
參考庫存 = 4
(以訂單與來款優先順序出貨,商品將視實際庫存狀況出貨)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歷史上的刺蝟島 : 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
簡介
本書以臺灣遭遇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事件後官方為了因應而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分別提及六個事件/時代、十四處國定古蹟。最早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七二四年起建的熱蘭遮城,那是臺灣第一座軍事堡壘,矗立於尙未積塞成陸的台江前沿鯤鯓島上。最晚的是日治初期的槓仔寮砲台和大武崙砲台,時當二十世紀初,日本躋身殖民國之列不久,這個年輕的東亞帝國躍躍欲試,打算將臺灣打造成一個要塞島,積極警戒在亞洲擴張版圖的俄國與歐美列強。
*中文內容大要(必須超過100字):
本書以臺灣遭遇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事件後官方為了因應而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分別提及六個事件/時代、十四處國定古蹟。最早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七二四年起建的熱蘭遮城,那是臺灣第一座軍事堡壘,矗立於尙未積塞成陸的台江前沿鯤鯓島上。最晚的是日治初期的槓仔寮砲台和大武崙砲台,時當二十世紀初,日本躋身殖民國之列不久,這個年輕的東亞帝國躍躍欲試,打算將臺灣打造成一個要塞島,積極警戒在亞洲擴張版圖的俄國與歐美列強。
這十四處國定古蹟有的與日常生活交融於一,如鳳山縣舊城、臺灣府城、恆春古城與臺北府城,至今依舊是人們穿梭俯仰之地。砲台、堡壘通常坐落要地,或居高臨下,或控扼津口,然而都因軍事科技的演進而喪失軍事效益,最終褪去軍事色彩成為觀光景點,如高雄旗後礮臺、淡水滬尾礮臺、基隆二沙灣砲台、大武崙砲台、槓仔寮砲台以及澎湖西嶼東、西臺。至於臺南的熱蘭遮城/臺灣城(安平古堡)和二鯤鯓礮臺(億載金城)人來人往市囂不絕,在台江地貌「易容」之前都是臨海的堡壘,四草礮臺則是一八四○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遙遠漣漪下的產物。
透過朱宥勳、瀟湘神、熊一蘋、謝宜安、班與唐、何玟珒等六位靑年作家的文學筆觸,不從個別古蹟下手,而以臺灣近四百年發展的時空進程為線索卻逆溯之,從離當代最近的日治時期開始,自目前的政經重地北臺灣一路往南探索,以文學之筆帶領我們,看看臺灣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座怎樣的「刺蝟島」。
目次
頁碼/標題/作者
2 寧靜時光的必要之刺/部長序
4 島嶼身世之所繫/局長序
9 關於本書──溯看島嶼的挑戰與回應/編輯小組
14 前言──砲台與城池,臺灣史關鍵化石/朱宥勳
18 要塞化吧,基隆!──砲台新世紀/班與唐
56 發生的與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淸法戰爭中的砲台/朱宥勳
106舊時代最新城池──臺北府城/謝宜安
120這是清朝治理臺灣之始,也是最後──牡丹社事件催生的城壘/ 謝宜安
162歷史迷霧中的幽靈──四草礮臺方位之謎/瀟湘神
186默默見證島嶼三百年──鳳山縣舊城與臺灣府城/何玟珒
222堡壘誕生──從熱蘭遮城到臺灣城/熊一蘋
252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大事記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