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教育文化
參考庫存 > 10
(以訂單與來款優先順序出貨,商品將視實際庫存狀況出貨)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張朋園先生訪問紀錄(精裝)
- 編/著/譯者 /
黃克武訪問,周維朋記錄
- 出版機關 /
中央研究院
- 出版日期 /
2022-10
- 主題分類 /
教育文化
- 施政分類 /
學、歷史與哲學
- ISBN /
9786267002803
- GPN /
1011101543
- 頁數/張數/片數 /
193
- 裝訂 /
精裝
- 定價 / NT$
180
-
9
折優惠價 / NT$
162
簡介
本書是張朋園先生(1926-)的口述歷史。他從家鄉與家世開始描述在貴州的成長背景,抗戰時期讀小學、中學,到印刷場當學徒、國貨公司當練習生。17歲時進入「軍用衛生人員訓練所」。抗戰勝利後該校併入國防醫學院,1949年先生隨校遷台。隔年,他考上師大史地系,脫離軍隊。師大畢業之後,在郭廷以先生引介下進入中研院近史所(1961)。本書的後半部分介紹他在近史所的經歷,如從事口述歷史、撰寫專書、赴美進修、任教師大,以及他與李國祁先生所共同推動的「中國近代化的區域研究」等。張先生一生筆耕不輟,有關梁啟超、立憲派、民主政治等書享譽士林,至90歲仍出版《從民權到威權:孫中山的訓政思想與轉折,兼論黨人繼志述事》。他的一生不但反映了個人的奮鬥、理想的追求,也看到時代的變遷。這是一本動人的「大江大海」的故事。
目次
弁言 ⋯ iii
序 ⋯⋯黃克武⋯ v
第一章 家世與家鄉⋯ 1
祖籍江西,落戶貴州⋯ 1
「三無」之地 ⋯ 1
㈠ 貧病相依⋯ 1
㈡ 瘴癘之地 ⋯ 5
㈢ 交通閉塞⋯ 6
父親早逝,家道中落⋯ 7
㈠ 父親早逝 ⋯⋯ 7
㈡ 種植鴉片 ⋯ 8
㈢ 家道中落⋯10
㈣ 遷居貴陽 ⋯12
第二章 迢迢求學路 ⋯15
基礎教育(1935–1941)⋯15
㈠ 母親同意就學 ⋯15
㈡ 中學肆業 ⋯18
從衛訓所到國防醫學院 ⋯21
省立師範學院 ⋯27
㈠ 心無旁騖,專心課業 ⋯27
㈡ 各系師長 ⋯29
㈢ 師院同學 ⋯32
㈣ 史地系的幾朵金花 ⋯39
國文研究所 ⋯40
㈠ 報考國文研究所 ⋯40
㈡ 研究所同學 ⋯42
第三章 近代史研究歷程 ⋯45
從史博館到近史所 ⋯45
近史所成立經緯 ⋯47
初入近史所 ⋯50
郭廷以先生的引領 ⋯55
㈠ 從小學徒做起 ⋯55
㈡ 確立研究方向 ⋯57
赴美留學 ⋯62
近史所升等風波⋯70
研究的深入與開展 ⋯72
㈠ 繼續研究梁啟超 ⋯72
㈡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78
國際學術合作 ⋯89
威權時代之經歷 ⋯96
㈠ 被迫入黨 ⋯96
㈡ 近史所同仁魏廷朝被捕 ⋯98
第四章 大學任教與主持系務⋯ 101
兼課與主持所(系)務 ⋯ 101
㈠ 增設博士班 ⋯ 102
㈡ 延聘師資 ⋯ 102
㈢ 學術講演 ⋯ 103
㈣ 設立系圖書館、增加外文藏書 ⋯ 103
前四屆博士班同學⋯ 104
卸任師大行政兼職 ⋯ 106
第五章 郭廷以先生二三事⋯ 109
羅家倫先生的影響 ⋯ 109
與韋慕庭、費正清等人的往還 ⋯ 110
筆耕不輟 ⋯ 112
撰寫史事日誌 ⋯ 113
編纂名人年譜 ⋯ 115
經典史作《近代中國史綱》⋯ 116
近史所的恩怨糾結 ⋯ 117
㈠ 遭「三公」排擠 ⋯⋯ 117
㈡ 不擅交際,流言中傷⋯⋯ 119
晚年在美生活及病逝 ⋯ 121
第六章 兩岸學術交流 ⋯ 129
章開沅先生的照拂 ⋯ 129
少小離家老大回 ⋯ 131
結束語⋯ 139
附錄一:師友雜憶 ⋯ 141
我與費正清先生⋯ 141
紀念曾祥和老師 ⋯ 144
李國祁先生的治學與教學 ⋯ 146
附錄二:汪雁秋女士訪問紀錄⋯ 151
家世與雙親 ⋯ 151
求學歷程 ⋯ 157
任職中央圖書館 ⋯ 163
㈠ 跨進圖書館領域 ⋯ 163
㈡ 出版品國際交換處 ⋯ 164
結婚與家庭 ⋯ 170
㈠ 結縭一甲子 ⋯ 170
㈡ 家庭與子女⋯ 173
㈢ 夫妻相處之道 ⋯ 176
健康與養生⋯ 177
附錄三:張朋園學術著作目錄⋯ 179
索引 ⋯ 191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