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文學
參考庫存 > 10
(以訂單與來款優先順序出貨,商品將視實際庫存狀況出貨)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香港文學論——香港想像與方式
- 編/著/譯者 /
金惠俊
- 出版機關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出版日期 /
2022-02
- 主題分類 /
文學
- 施政分類 /
教育及體育
- ISBN /
9789865624798
- GPN /
1011100495
- 頁數/張數/片數 /
305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450
-
9
折優惠價 / NT$
405
簡介
香港發展過程揉合傳統與現代,先住民與移民,農村背景與城市發展,東西交融,殖民、被殖民及後殖民,政經背景下的自由度,冷戰體制及「一國兩制」下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等,極爲繁複地相互交融與滲透入文化之中。香港文學也因此展現出特殊且複合的本質。本書探討香港作家乃至香港人通過文學藝術如何想像香港和香港人,也納入作爲韓國學者的作者對它們的想像―這既有主觀性,也有客觀性。首先講述香港文學的獨立性、範疇、特徵,續至香港文學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傳統與演變。再探香港中短篇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與外國女性家政勞動者「菲傭」。最後選取香港作家劉以鬯、西西、也斯的代表作,細究他們在自身作品中如何想像香港和香港人。
目次
推薦序
例 言
作者簡介
緒 論 香港文學的獨特性和範疇
第一章 1997 年之後香港文學的變化及其意義
第二章 香港專欄散文的嬗變與未來
第三章 香港小說中的母親、女兒、妻子――慈母、孝女、賢妻
第四章 香港小說中的主婦和女傭形象――家務勞動
第五章 香港小說中的外籍女性家庭傭工――「菲傭」
第六章 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劉以鬯的《酒徒》
第七章 香港文學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小說――劉以鬯的《酒徒》
第八章 空間中心的香港想像與方式――西西的《我城》
第九章 正面的香港想像與方式――西西的《我城》
第十章 總合性的香港想像與方式――也斯的《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結 論 香港文學既有的傳統或者新近的嘗試
作者後記
原文出處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似醉非醉的「酒徒」――《酒徒》韓譯版後記
附錄二 我的城市,香港――《我城》韓譯版後記
附錄三 尋找或製造――《後殖民食物與愛情》韓譯版後記
附錄四 再現一百年前的香港――《她名叫蝴蝶》韓譯版後記
附錄五 香港女性作家的香港故事――《尋人啟示》韓譯版後記
附錄六 記憶的香港,記憶的也斯――悼念也斯
附錄七 「絕響」――我與陶然先生――悼念陶然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