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售缺,無法下訂!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 編/著/譯者 / 蔡慶良
  • 出版機關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出版日期 / 2020-03
  • 主題分類 / 文化藝術
  • 施政分類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ISBN / 9789575628307
  • GPN / 1010900377
  • 頁數/張數/片數 / 460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1400
  • 9 折優惠價 / NT$ 1260



簡介

戰國至漢代(475BCE-220CE),是玉器史上獨樹一幟的錯覺藝術時代,製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種龍獸造形,它們的形體雖然靜止不動,卻能創造出動態的錯覺。這種變化莫測的身形,使視覺如同處於現實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驚訝。本書為展覽圖錄,展覽定名為「實幻之間」,即試圖透過視覺的變化,探討玉器創作的技巧,以及觀看者為何會產生錯覺的視覺原因。  
  展覽共展出戰國至漢代精選玉器212件,其中清宮舊藏有114件,新入藏者為98件,展品件件具代表性,不僅可呈現此時代璀璨紛呈的藝術美感,也足以說明這個時代的玉器故事。戰國至漢代玉器追求動態錯覺的目標儘管一致,身形也依循相同的蜿蜒體態,但作品的錯覺效果卻截然不同,如戰國玉龍是足爪錯置、動靜互見的平面形式,而漢代玉獸則為身形扭轉、張馳各異的立體形態。為了探明這些問題,展覽共分四個單元來理解。
  第一單元「動感十足的玉器時代」,展出戰國和漢代各式玉器,說明不同形制或造形對視覺力量、平衡感以及動態感的影響,並且透過群組分辨出蛇身和獸身的區別。第二單元「戰國至漢代玉器的藝術風格」,透過展品選件,瞭解戰國玉器喜以「蛇」為設計原型,故作品具有平面延展的特色。相對於此,漢代傾向以「獸身」為形式,使得漢代玉器具有立體扭轉的特徵。第三單元「感知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對話」,從1919年獲得驗證的廣義相對論,提出視覺所認為的現實可能是錯覺,而視覺認定的錯覺有時反而更接近真實的物理世界。以此觀看漢代各式玉神獸扭曲變形的身軀,雖然看來是不合常理的錯覺,卻可能更符合真實世界。第四單元「引人入勝的錯覺藝術」,探討戰國和漢代的製作者如何運用最簡單的視覺原理,在蛇身和獸身不同的創作原型之下,設計出匠心獨具的各式傑作。


目次

2 序
6 目次
8 凡例
10 總說明
14 設計總則 蛇與獸—戰國及漢代玉器各有其創作原型
22 起 奇妙的視知覺
26起之一 比例與形制
56起之二 平衡與秩序
82起之三 簡化與最低限度圖像
106承 戰國至漢代玉器的藝術風格
110承之一 相同的蜿蜒造形
126承之二 相異的設計原則
152承之三 營造動態感的設計技巧
174轉 感知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對話
178轉之一 比例與形制
194轉之二 平衡與秩序
210轉之三 簡化與最低限度圖像
234合 引人入勝的錯覺藝術
238合之一 剪影蛇身的頻閃設計
256合之二 扭轉獸身的頻閃設計
284合之三 典範與創意
312餘緒流風
334眼見為憑
356單品說明
398分類索引
專論
400上古時代的錯覺藝術/蔡慶良
416對深度的感知與不可能的物體/杉原厚吉
430以造形藝術的觀點與戰國至漢代蛇獸主題器之對談/王鉅元
444以造形藝術的觀點與戰國至漢代蛇獸主題玉器之對談/王鉅元
458參考書目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

購物須知

  •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國家書店會員所購買商品享有到貨十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 國家書店因網路與門市共同銷售,若在您完成訂單程序之後,若內含售盡無庫存之商品,本公司保留出貨與否的權利,但我們仍會以最快速度為您下單調貨。但恐原出版機關亦無庫存可供銷售,缺書部份我們將為您進行退款作業。
  • 海外購書運費一律另行報價 ,當您進購物車下訂單選取海外寄送地址後,我們將另以mail通知您運費金額。確認書款與運費一併支付後,我們將儘速處理您的訂單。
  • 學校團體、讀書會用書,或每月需特定數量者,可洽【團購部門】,我們有專人為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