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衛生福利勞動
參考庫存 = 0
(政府出版品因受限於採購程序,平均補貨作業時間約 2~3 週)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新科技的典範轉移與挑戰
- 編/著/譯者 /
蔡友月、潘美玲、陳宗文──主編
- 出版機關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出版日期 /
2019-01
- 主題分類 /
衛生福利勞動
- 施政分類 /
衛生及社會安全
- ISBN /
9789578614239
- GPN /
1010800032
- 頁數/張數/片數 /
464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450
-
9
折優惠價 / NT$
405
簡介
後基因體時代來臨
如何在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中找到平衡?
二十一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驚人的發展,基因工程的進展觸及了「什麼是生命」人類存在的論辯,2003年4月人類基因定序宣布完成後,正式進入本書所謂的「後基因體時代」,全球生物醫學競爭,成為各國搶進未來先機的關鍵。
本書強調臺灣「後基因體時代」來臨,所面臨的基因知識典範、技術實作、媒體再現與倫理、法律和社會(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ELSI)的問題。全書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為「生物學典範的轉移」,「基因科技的眾生相」,「族群、國家基因資料庫與民主治理」,「基因、媒體與公眾溝通」,各章內容包括「基因」概念多樣性的歷史演化,精準醫療背後「不精準」的科學邏輯,台灣產前篩檢技術、疫苗發展、基因疾病檢測、族群溯源研究、客家族群與台灣人體資料庫等各種在地的發展,以及隱私權、基因資訊的規範、基因的媒體再現、社會信任與民主治理的問題。
全書匯集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等跨領域的作者群,強調台灣基因科技所衍生的未來風險與不確定,必須發展因地制宜的創新治理想像,研究者不應該落入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等二元對立的單一解釋圈套,而應採取跨學科、多元整合的方式,尋求全球化與在地性溝通、協商與合作的基礎。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