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教育文化
售缺,無法下訂!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布農語巒社方言新詞語研究─以花蓮卓溪Valau中興部落為例
- 編/著/譯者 /
馬慧君
- 出版機關 /
國立東華大學
- 出版日期 /
2015-10
- 主題分類 /
教育文化
- 施政分類 /
原住民族
- ISBN /
9789860462814
- GPN /
1010402031
- 頁數/張數/片數 /
300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300
-
9
折優惠價 / NT$
270
簡介
本研究以花蓮巒社布農語為新詞研究對象,視新詞研究為公共議題範疇,運用布農族對家、氏族以及部落的社會體制方式,藉由焦點團體開放式、共同討論的性質,近似於布農族處理公共議題的政治體制機制,共同討論、創造以及分析新詞語料。
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介紹 7
第三節 問題意識 15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資料來源 17
第二節 分析方法 17
第三節 布農族與語法簡介 24
第三章 文獻回顧 37
第一節 語言接觸 37
第二節 新詞的定義與種類 41
第三節 認知與新創詞的關係互動 59
第四節 臺灣南島語借詞與新詞文獻 68
第四章 新詞借詞 71
第一節 借音 71
第二節 借義 82
第三節 轉借詞 86
第四節 混合 91
第五節 小結 92
第五章 新詞自創詞 97
第一節 單純詞與認知機制 98
第二節 衍生詞與認知機制 101
第三節 複合詞與認知機制 121
第四節 小結 149
第六章 結論 15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56
第三節 未來研究與建議 157
參考資料 160
附錄 164
圖目錄
圖一:卓溪鄉位置圖 11
圖二:各村位置分佈 11
圖三:五種界限與特定情境檢視詞語的新性 40
圖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詞歷程 51
圖五:借詞的來源與類型 59
圖六:認知的基本功能 60
圖七:隱喻的映射(mapping)過程 63
圖八:認知隱喻思維軌跡 65
表目錄
表一:六大社群簡述 8
表二:2015年3月卓溪鄉各村人口統計表 12
表三:太平村區內部落地名 14
表四:語意分類 18
表五:訪談設計提問內容 20
表六:訪談與翻譯人列表 22
表七:布農族語輔音書寫系統表 24
表八:布農族語母音書寫系統表 26
表九:布農語的音節結構 26
表十:前綴ka-使用形式 27
表十一:前綴sau-使用形式 28
表十二:中綴-in-使用形式 28
表十三:中綴-i-使用形式 28
表十四:後綴-an使用形式 29
表十五:後綴-in使用形式 29
表十六:合成綴-in-…-in使用形式 29
表十七:合成綴-av-in使用形式 29
表十八:全部重疊以kupa為例 30
表十九:全部重疊以quu為例 30
表二十:部分重疊以tangis、siza、sadu為例 31
表二十一:部分重疊以num、pitu、siva為例 31
表二十二:布農語人稱代名詞系統 34
表二十三:布農語指示代名詞系統 35
表二十四:新詞語的界線劃分 44
表二十五:姚漢銘的新詞形態類型 46
表二十六:外來詞廣義與狹義定義的因素整理 53
表二十七:隱喻「思維是食物」的映射關系 63
表二十八:認知隱喻「理解思維是消化食物」的對應關系 64
表二十九:Ahrens(1998)轉喻類型 66
表三十:日語母音音位 71
表三十一:日語輔音音位 72
表三十二:日語與布農語巒社方言音位對照 73
表三十三:日語與布農語巒社方言輔音發音方式 73
表三十四:巒社布農語日語借音詞 74
表三十五:母音保留部分例子分析 75
表三十六:母音代用部分例子分析 76
表三十七:巒社布農語輔音保留部分例子分析 76
表三十八:巒社布農語輔音代用部分例子分析 77
表三十九:巒社布農語輔音代用情形 77
表四十:閩南語、漢語及英語借音 80
表四十一:巒社布農語借義詞語料分析 82
表四十二:巒社布農語轉借詞 86
表四十三:巒社布農語混合借詞 91
表四十四:巒社布農語新詞自創詞單純詞 98
表四十五:新詞自創詞單純詞隱喻─狀態 99
表四十六:新詞自創詞單純詞隱喻─類比 99
表四十七:新詞自創詞單純詞隱喻─特徵 100
表四十八:新詞自創詞單純詞隱喻─動作 100
表四十九:新詞自創詞單純詞轉喻─形狀外觀整體 101
表五十: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 101
表五十一: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 103
表五十二: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性質 104
表五十三: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狀態 107
表五十四: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功能 110
表五十五: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特徵 111
表五十六: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動作 112
表五十七:新詞自創詞衍生詞隱喻─類比 113
表五十八:新詞自創詞衍生詞轉喻─性質 114
表五十九:新詞自創詞衍生詞轉喻─狀態 115
表六十:新詞自創詞衍生詞轉喻─功能 116
表六十一:新詞自創詞衍生詞轉喻─動作 119
表六十二:新詞自創詞衍生詞轉喻─局部代整體 120
表六十三:新詞自創詞衍生詞轉喻─擬聲 121
表六十四:新詞自創詞複合詞隱喻-功能 121
表六十五:複合詞自創詞隱喻─性質 125
表六十六:複合詞自創詞隱喻─形狀外觀 129
表六十七:複合詞自創詞隱喻─抽象 129
表六十八:複合詞自創詞隱喻──狀態 130
表六十九:複合詞自創詞隱喻─特徵 136
表七十:複合詞自創詞隱喻─動作 136
表七十一: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bulsuk詞根隱喻─性質 137
表七十二: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lavian詞根隱喻─功能 137
表七十三: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patas詞根轉喻─功能 138
表七十四: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suii詞根轉喻─功能 138
表七十五:複合詞自創詞詞根轉喻─功能 138
表七十六: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daza詞根轉喻─局部代整理 139
表七十七:複合詞自創詞共同suii詞根轉喻─局部代整理 140
表七十八: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tasa詞根轉喻─局部代整理 140
表七十九:複合詞自創詞轉喻─局部代整理 140
表八十: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sanglav詞根轉喻─形狀外觀 141
表八十一:複合詞自創詞轉喻─形狀外觀 142
表八十二: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put詞根轉喻─來源 142
表八十三: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lavian詞根轉喻─性質 143
表八十四: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tangqapu詞根轉喻─性質 143
表八十五: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baliv詞根轉喻─性質 144
表八十六: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bainu詞根轉喻─性質 144
表八十七:複合詞自創詞轉喻─性質 144
表八十八:複合詞自創詞轉喻─狀態 146
表八十九:複合詞自創詞共同認知dauqbus詞根轉喻─特徵 147
表九十:複合詞自創詞轉喻─特徵 147
表九十一:複合詞自創詞轉喻─動作 148
表九十二:複合詞自創詞轉喻─擬聲 148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