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屋坍塌──二十世紀前期中國的毀家廢婚論(1900s~1930s)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當華屋坍塌──二十世紀前期中國的毀家廢婚論(1900s~1930s)

  • 編/著/譯者 / 陳慧文
  • 出版機關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23-12
  • 主題分類 /
  • 施政分類 /
  • ISBN / 9786267346044
  • GPN / PF0331
  • 頁數/張數/片數 / 414
  • 裝訂 / 折口膠裝
  • 定價 / NT$ 650
  • 9 折優惠價 / NT$ 585



簡介

違反自由人權、阻礙女性發展、妨害社會公益、
苦多樂少的家庭生活、資本主義的罪惡淵藪、違反人性的終身婚制、毫無意義的結婚儀式──
婚姻、家庭並非幸福人生的唯一解,這幢華屋坍塌的同時,代表人們又往精神的平等自由邁進了一大步!

歷經晚清「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亡國危機,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時代呼求,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不再服膺「家國同構」的政治觀、倫理觀,甚至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婚姻制度提出質疑:

大約在1902年,康有為《大同書》首先將「家」排除在「大同」世界的想像之外,認為儘管儒家學說視家庭為「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但是家庭各自為私的小「仁」,卻妨礙了社會公益的大「仁」。1907年何震主編的《天義報》中主張廢婚、廢家、廢姓,吳稚暉、李石曾、褚民誼等發行的《新世紀》中亦提出毀家廢婚的主張及願景。1920年《民國日報.覺悟》專欄主編邵力子曾主持一場「廢除婚制」的討論,到了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長胡漢民甚至邀請當時教育文化界的菁英,針對「廢除姓氏、婚姻、家庭」研議是否修法。

在1900~1930這三十幾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紛紛借鑑古今中外各家學說──從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到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女性主義、共產主義等──對「家庭」、「婚姻」揭竿而起,吶喊著「去家」、「無家」、「毀家」、「廢婚」、「消滅家庭」。他們主張去除夫妻之「名」,將個體從婚家制度中解放。他們挑戰了以制式婚家作為幸福人生唯一解的公式,試圖共創一個完善社會機能、體現自由平等的未來。

★書中以當時的報章雜誌做為第一手史料,深入探討「毀家廢婚」在中國歷史上的起源、發展、理論、實踐和影響,書末附有相關人物簡介、事件年表,揭示毀家廢婚在中國歷史上的脈絡和影響。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劉人鵬專文推薦!


目次

推薦序/劉人鵬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毀家廢婚
近代中國毀家廢婚論概述
研究範圍及章節說明

│第二章 毀家廢婚的理論資源/支援│
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
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
出世離塵的佛家思想
共產、共妻、共子的柏拉圖《理想國》
社會主義的家庭觀
無政府主義的家庭觀
女性主義的婚家、性愛觀
易卜生《娜拉》的女性出走形象
托爾斯泰的出走

│第三章 毀家廢婚的主要論點│
家庭婚姻起源與發展的重述
毀家廢婚的時代需求──推翻傳統、強權
毀家廢婚在歷史進程上的必然性
家庭婚姻的不合情理

│第四章 毀家廢婚的社會藍圖│
取代家庭功能的公共機關
取代婚姻的觀念和制度

│第五章 毀家廢婚的實踐│
太平天國──因國廢家的實踐
集會結社的毀家廢婚
從個人做起的毀家廢婚

│第六章 結論│

後記
附錄.相關人物簡介
附錄.相關事件年表
參考書目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

購物須知

  •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國家書店會員所購買商品享有到貨十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 國家書店因網路與門市共同銷售,若在您完成訂單程序之後,若內含售盡無庫存之商品,本公司保留出貨與否的權利,但我們仍會以最快速度為您下單調貨。但恐原出版機關亦無庫存可供銷售,缺書部份我們將為您進行退款作業。
  • 海外購書運費一律另行報價 ,當您進購物車下訂單選取海外寄送地址後,我們將另以mail通知您運費金額。確認書款與運費一併支付後,我們將儘速處理您的訂單。
  • 學校團體、讀書會用書,或每月需特定數量者,可洽【團購部門】,我們有專人為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