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被創造的疾病──近代中國女同性戀論述之轉變(1920s-1940s)

  • 編/著/譯者 / 許維安
  • 出版機關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23-03
  • 主題分類 /
  • 施政分類 /
  • ISBN / 9786267187203
  • GPN / PC1079
  • 頁數/張數/片數 / 184
  • 裝訂 / 折口膠裝
  • 定價 / NT$ 280
  • 9 折優惠價 / NT$ 252



簡介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婦女運動鼓勵女性走出家庭,在公共領域擁有職業、婚姻的選擇權,衝擊了父權社會下的性別結構與異性戀規範──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女學生提倡自由戀愛,「拉朋友」的風氣甚至認為同性之間的情誼相較於異性戀愛更加高貴、純粹,也開始有女同性戀情侶公開表示同居、不婚的決定。

基於「強國強種」的救國心理,部分知識分子對女性不再理所當然地屬於家庭一事感到焦慮,以潘光旦《馮小青:一個影戀的研究》為濫觴,他們過濾掉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加本特(Edward Carpenter)、靄理士(Havelock Ellis)性別論述中對於同性戀成因的解釋,直接將同性戀視為一種「好發於女性」的疾病,晚婚、不婚都是心理問題導致,只有透過婚姻與生育才能治癒。

在此背景下,1932年陶思瑾、劉夢瑩的同性情殺案震驚社會,在媒體輿論、社會認知、學術論述交互操作之下,拉朋友不再是被歌頌的愛之昇華,女同性戀被視為是「自我戀」的結果,成為一種禁忌的、不健全的、反常的──性心理疾病。

本書以性心理學中的「同性戀(homosexuality)」概念為核心,分析20世紀上半葉,西方性學論述傳入中國後,知識分子如何有目的性地取捨、轉化和理解。陶、劉一案又如何造就了女同性戀的「疾病化」、「汙名化」?最後成功地將女性綑綁在婚姻、家庭、生育的框架之中,繼續順從而無聲地活著。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5號


目次

出版緣起
謝辭

第一章 緒章
    一、前言
    二、研究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 同性情慾的疾病化:以潘光旦筆下之馮小青為例
    一、再創歷史敘述:才女馮小青
    二、挪用科學新知:精神分析學與自我戀概念
    三、影響大眾讀者:出版社策略與讀者回饋
    小結

第三章 同性情慾去病化之困境:加本特與中性論之翻譯與傳播
    一、加本特思想與《愛的成年》之引介
    二、低聲呢喃:中性論的翻譯特點
    三、情感與疾病之爭:《同性愛問題討論集》
    小結

第四章 同性戀概念之女性化傾向:從陶劉慘案到《性心理學》譯註
    一、友情還是愛情?陶劉慘案前後的女性同性情誼變化
    二、權威競爭再起:變態心理學與同性戀成因之爭
    三、不存在的天生同性戀:以潘光旦譯註《性心理學》為例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

購物須知

  •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國家書店會員所購買商品享有到貨十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 國家書店因網路與門市共同銷售,若在您完成訂單程序之後,若內含售盡無庫存之商品,本公司保留出貨與否的權利,但我們仍會以最快速度為您下單調貨。但恐原出版機關亦無庫存可供銷售,缺書部份我們將為您進行退款作業。
  • 海外購書運費一律另行報價 ,當您進購物車下訂單選取海外寄送地址後,我們將另以mail通知您運費金額。確認書款與運費一併支付後,我們將儘速處理您的訂單。
  • 學校團體、讀書會用書,或每月需特定數量者,可洽【團購部門】,我們有專人為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