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勞工安全
參考庫存 = 2
(以訂單與來款優先順序出貨,商品將視實際庫存狀況出貨)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我國資源再生產業金屬回收作業勞工危害暴露調查研究
- 編/著/譯者 /
陳成裕、劉宏信
- 出版機關 /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出版日期 /
2019-06
- 主題分類 /
勞工安全
- 施政分類 /
勞工安全衛生與檢查
- ISBN /
9789860590814
- GPN /
1010801232
- 頁數/張數/片數 /
91
- 裝訂 /
平裝
- 定價 / NT$
200
-
9
折優惠價 / NT$
180
簡介
高科技產品中內含的原物料(例如稀有金屬和特殊材料)回收再利用價值高,並可降低對於原生原物料的需求。當產品使用壽命到達後,廢棄時如進入再生循環時,產品被破碎,內含具危害性的原物料就會被釋放出來,再生過程中進行破碎、酸洗溶解消化、萃取回收及再生作業的勞工就可能暴露具危害性的原物料及特定化學物質。本研究調查資源再生產業金屬回收作業勞工危害物暴露狀況,評估健康危害風險,保障作業勞工健康。
本研究選取國內規模較大之6間工廠進行現場訪視及問卷調查,並根據作業流程規劃個人及區域相關作業之金屬粉塵、酸洗暴露及氰化物之採樣。本研究以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ICP-MS)定性及定量分析粉塵中之金屬成分,並計算現場濃度是否超過我國及國際所規定之容許濃度值。酸洗作業採樣及分析使用我國現行CLA 2901方法,以離子層析儀(IC)分析六種無機酸之空氣中濃度,了解作業勞工酸洗作業時之暴露量。雖然氰化物相關製程並非每個工廠皆有,本研究調查確認作業勞工是否有氰化物之暴露。
6間工廠多以回收事業廢棄物為主要廢料來源,分析結果發現6間工廠因回收來料的不同導致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比例之金屬元素。本研究中發現破碎作業時粉塵量會高於燒解及熔煉及燒解作業,粉碎作業區之鈷濃度及鑄錠區區域採樣之銀暴露濃度超過我國容許暴露標準。在提煉貴金屬過程中常見之酸洗(溶)製程中,以硫酸、鹽酸及硝酸為常用的無機酸類,於某些工廠中,發現了少量的氫氟酸存在。在氰化物採樣中,則未偵測到氰根離子。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