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已銷售一空,購買後進貨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文學生產、傳播與社會--解嚴後詩刊選題策略析論
- 編/著/譯者 /
陳謙
- 出版機關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0-05
- 主題分類 /
- 施政分類 /
- ISBN /
9789862214565
- GPN /
- 頁數/張數/片數 /
194
- 裝訂 /
折口膠裝
- 定價 / NT$
230
-
9
折優惠價 / NT$
207
簡介
陳謙將研究角度集中在文學生產者、傳播者與社會所屬的所在環境。
本書中藉著對解嚴後詩刊的「選題」策略加以剖析,陳謙認為詩社從意識型態到詩美學之呈現,以及環境變遷與詩刊角色扮演的之關連性,背後皆有典律建構的實質考慮。可見得不論是寫作者或是出版傳播者,在選題時不免為了擁護一己的意識型態,進而想要影響他人,都會做出權宜的選擇策略。
解嚴之後,現代詩壇因為傳播媒體的自由化與多元化而更加百花齊放,但到了二十世紀末至今,反而呈現出詩刊詩社的急遽蕭條與表現意識的模糊與曖昧,這些課題,都值得台灣文學研究者再三省思。
●顧蕙倩,詩人,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助理教授
目次
推薦序 序陳謙《文學生產、傳播與社會──解嚴後詩刊選題策略析論》 吳明興
推薦序 早生華髮,煎熬詩心 顧蕙倩
第一章 緒論
1.1 解嚴後的多元環境
1.2 文學與社會
1.3 本書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詩刊出版現象的意涵
2.1 意識型態是什麼?
2.2 選題策略與發展模式
2.3 解嚴後詩刊的生成背景
2.4 崛起的新詩群
2.5 詩刊決策與場域
第三章 社會變遷與選題表現
3.1 從情色詩到女性詩
3.2 從政治詩到母語詩
3.3 從都市詩到後現代詩
3.4 網路詩與資訊社會
第四章 詩刊美學的凝聚與發展
4.1 現代主義詩學
4.2 古典主義詩學
4.3 寫實主義詩學
4.4 後現代主義詩學
第五章 結論
5.1 研究發現
5.2 研究限制
參考書目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與半結構式題綱
附錄二 向明(前藍星詩刊主編)訪談記錄
附錄三 張信吉(前草原詩社社長兼總編輯)訪談記錄
附錄四 嚴忠政(前黃河詩刊總編輯)訪談記錄
附錄五 林盛彬(笠詩刊現任主編)訪談記錄
附錄六 須文蔚(乾坤詩刊現任總編輯)訪談記錄
附錄七 吳明興(前葡萄園詩刊主編)訪談記錄
附錄八 張國治(前新陸現代詩誌主編)訪談記錄
附錄九 顏艾琳(前薪火陸詩刊社長兼主編)訪談記錄
附錄十 方群(前珊瑚礁詩社社長兼主編)訪談記錄
附錄十一 張默(創世紀現任總編輯)訪談記錄
後記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