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購買產品如為數位影音商品(如:CD、VCD、DVD、電子書等),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恕無法接受退貨。如有商品瑕疵,僅可更換相同產品。
孤獨與美--台灣現代詩九家論
- 編/著/譯者 /
洪淑苓
- 出版機關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10
- 主題分類 /
- 施政分類 /
- ISBN /
9789864451272
- GPN /
- 頁數/張數/片數 /
342
- 裝訂 /
折口膠裝
- 定價 / NT$
390
-
9
折優惠價 / NT$
351
簡介
本書嚴選台灣九位代表性詩人:周夢蝶(1921-2014)、鄭愁予(1933-)、葉維廉(1937-)、杜國清(1941-)、席慕蓉(1943-、莫渝(1948-)、陳義芝(1953-)、瓦歷斯‧諾幹(1961-)以及陳克華(1961-),他們在台灣現代詩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50年代的鄭愁予是「現代派」的健將,他以知性與感性、古典與現代兼具的風格,示範了現代的抒情模式;而藍星詩社中,周夢蝶作品的語言與思想,塑造了強烈的個人魅力。60年代是台灣現代主義的興盛時期,創世紀詩社的葉維廉,帶動強大的現代主義思潮並有相應的創作。而笠詩社發起人之一的杜國清,也是艾略特研究專家,他的著作無論是詩或詩論,都與現代主義的觀點相互參照。70年代鄉土文學崛起,長年擔任笠詩社主編的莫渝,在創作與評論方面,都累積不少能量。80年代,一個政治解嚴的關鍵年代,社會更加開放多元,席慕蓉的《七里香》詩集造成轟動,引發「新詩大眾化」的論戰,但她始終堅持自我的時間美學;而90年代,陳義芝的創作有很大的突破,這一方面出自超越自己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也呼應社會體制鬆動的氛圍。這種來自自我與社會的雙重較勁,在陳克華身上亦可印證;從《欠砍頭詩》到《善男子》,無論以抒情詩看待或作為同志詩的範例,都足以考驗詩史的新論述。而原住民詩人瓦歷斯‧諾幹,透過漢語詩作切入台灣社會,反映對原住民文化的關懷,為詩史展示不同的視野。
目次
自序
周夢蝶詩中的孤獨與世態人情
論鄭愁予的山水詩
葉維廉詩中的童趣與自然
論杜國清的譯介〈荒原〉、詩學與近期詩集
席慕蓉詩中的時間與抒情美學
莫渝詩中的現代世界
陳義芝詩作語言與風格的新變及其意義
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的族群書寫與文化關懷
陳克華詩中的孤獨、愛與抒情表現
參考書目
作者相關著作
同機關其他書籍